字号:

系统观念是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枢纽

作者:侯惠勤

原发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5-1

复印期刊:《马克思主义文摘》 2025-03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今天全党全国的中心任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方位要求,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战略部署,都要求我们增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自觉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系统观念出发,领悟这一科学思想体系的世界观方法论。习近平提出的系统观念,不仅仅强调“一般”实体性存在的基础性意义,更注重的是适应时代转换的世界观方法论创新。我们正处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这意味着系统观念在今天已经精准聚焦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通过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和科学把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贡献,也是系统观念的耀眼亮色:以大历史观把握历史方位,通过对大小时代的科学区分,使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绝不动摇”有机统一;通过对基本国情和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区分,使坚持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顺应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变相统一;通过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科学统筹,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变局良性互动。

  科学地判断时代方位,是提出时代之问的前提;科学地判断中国与世界的时代关联,是回应时代之问的关键;科学地把握时代潮流,是引领时代、开创历史的根据。习近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敏锐地发现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与以往时代不同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现当今人类正处在一个“世界向何处去”的十字路口,必须面对“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的时代之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大局同步交织、交相辉映的论断,正确判断了中国和世界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关系。它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尤其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划时代倡议。它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代世界潮流完全一致:这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同富裕、永不称霸的现代化,与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完全一致;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的现代化,与当代人类应对气候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努力完全一致;这是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与当代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完全一致。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为不确定性增加的世界变局注入了强大的确定性。

  习近平澄清了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变乱叠加的迷雾,揭示了“东升西降”“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这一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为战胜逆风逆水、风高浪急的挑战奠定了基础。习近平以令人信服的“中国之答”,回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创造性地为破解“世界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可见,只有用系统观念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才能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要因所在。

  第二,通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贯通,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现实的中国,又植根历史的中国,在深刻揭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历史逻辑的同时,极大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文化根基,因而是引领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指导思想。我们正处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关键期,朝这一目标迈进需要更强大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两个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融通了社会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奠立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历史根基之上;同时,又焕发了中华古老文明的当代生机活力,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准备了条件。正如习近平指出的:“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因此,只有在全面把握中华文明5000年优秀传统、社会主义500年的曲折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在统一的系统观念前提下,才能真正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第三,通过新时代的历史成就,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同时,在实践上破解了一系列重大世界性难题:破解了消除绝对贫困这一世界性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破解了国家治理这一世界社会主义的难题,形成了在完善国家制度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解答了保持执政党长期执政永不腐败的世界性执政难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拒腐倡廉理论。

  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并在理论上取得许多原创性成果,归根到底是坚持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确保党和国家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在经历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中,新时代全党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确保改革永远是进行时;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们的发展经历了以生产力的增长为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转变,新时代的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更多的自身发展动能、更好的制度性创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新时代的稳定从主要靠政策维护转向全面的制度支撑,彰显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优势,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可见,只有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系统观念出发,才能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第四,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习近平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十三个方面成就”“十四个坚持”和“十个明确”等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与过去我们习惯于从理论体系本身把握科学体系而忽视其实践基础和行动成效不同,这是一个包括实践经验、行动纲领和理论体系在内的大科学体系。但是,要把科学体系扩展到实践和行动领域,对实践的概括就不能停留在经验层面,而必须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行动纲领的把握,就不仅要阐明怎么做,还要明晰为什么这么做。如果做到了这一步,那就表明我们对科学体系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具体地说,“十三个方面成就”是支撑科学思想体系的实践依据和经验基础;“十四个坚持”是落实科学思想体系的具体行动,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个明确”是科学思想体系的理论精髓,是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三者的关系深刻阐明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内在生成逻辑,即以回应时代之问为导向,以实践方略和历史成就为根基,以体现时代精神精华的科学体系为追求,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保持蓬勃生机。因此,只有系统观念才能帮助我们领悟作为科学理论体系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解读这一科学体系的支点有二:其一,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改革不仅推动我们从实践上紧跟时代,而且促进我们从理论上阐明时代、把握时代,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础。因此,发现时代之问不仅仅是提出问题,同时也是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当今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资本主义的体系性衰落和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它提出了超越西方现代化和资本主义文明的时代问题,习近平提出的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针对这一时代问题作出的中国之答。它揭示了这样一个历史趋势:顺应超越资本主义文明潮流的需要,现实人类依托的实体性存在,已经从民族国家逐渐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展。因此,今天人类所面临的“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只能通过不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来破解。

  其二,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党。党依靠自身的先进性、纯洁性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而党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法宝是自我革命。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是党的基本品格和优良传统。但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一是百年老党长期执政带来的“大党独有难题”,给我们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出了许多新挑战;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全面开展,使得一方面能够让我们学习、借鉴的现成成果日益稀缺,另一方面对于指导我们事业发展的前瞻性、自觉性要求越来越高。

  围绕党的自我革命这个关键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两个理论观点的创新:一是把党的自我革命提升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用自我革命防止党的腐败、衰老、分裂、退步,比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更有效,但也更艰难,这就必须增强自我革命的内在动力,才能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朝气和团结统一。二是把党的自我革命摆在革命事业的首位,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它表明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的动力、任务、责任等都来自改造客观世界的追求,这点不会改变。但是,以前我们是落后于时代,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和自我革命来不断追赶时代。而今天则不然。我们已经与时代同行,前进的动力相对不足,而如何推进全球化,如何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如何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后一公里”,这些都没有前例可循,也鲜有经验可鉴。如果没有更加自觉、动力更强的自我革命,党就会失去前进的力量。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党员教育的终身课题,是增强党的自我革命动力的关键之举,是支撑上述两个重大理论观点的基石,其意义在于把党的自我革命的动力内化于自身:“不忘初心”使我党坚守立党之本,永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装,锻造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本领,勇于自我革命,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不忘初心”使党获得了正确判断真假共产党的标尺,即永远接受人民考评、拒腐防变的“赶考精神”,永远接受历史和实践检验、勇毅前行的“改革精神”,在道路、旗帜、方向上坚定不移,自行纠错,避免颠覆性错误的“斗争精神”;“不忘初心”使党获得了以“旁观者”认识自己的视角,把忧患意识植入了党的生命肌体,使之能够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从严治党,时刻警钟长鸣,奋斗不止,永不自满。

  坚持系统观念生动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娴熟运用与创新发展;体现了通过世界观方法论的制高点所达到的高度的理论自觉、道路自信和历史主动。只有从世界观方法论着眼,才能更好地学习、领悟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原文标题为《坚持系统观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大意蕴》

相关文章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