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要素 试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关于老区政策的演变 国家形象的塑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 中政会与国民党最高权力的轮替(1924-1927) 制宪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与产生述论 九一八后国民政府集权政治的舆论支持(1932-1935) 战后初期开放对日贸易问题上的中国政府与民众 1930年代关于中国农村合作道路问题的讨论 试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防疫建设 从《现代》看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民新型身份的建构 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及其学术指导功能 西安事变与日本的对华政策 民众民族主义的双重面相与历史难境 战后张君劢的社会主义新思考 熊式辉与中正大学的创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现状 关于当前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几个问题 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