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本义的价值”观念及其结构层次 共同性的存在形态与把握方式 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哲学基础 关于“易”的两条阐释进路:“生成”与“生生” 西方易学研究发展的四个阶段 “大道之行”与原初秩序经验:《礼运》“大同”新解 以圣统贤:《春秋》贤者形象的建构与辨证 仁礼观念下的孟荀“法先王”“法后王”之辨 荀子对孟子“推恩”说的演进 湖湘道统建构视野中“朱张之绪”的形成与影响 朱子“理先气后”说再审视与新思考 分合之间:朱子理气论的重心及其得失 良知何以是假定 唐君毅的和合思维